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
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幹,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管仲。”
…相关:被召唤者黄帝、十年前约定结婚的男孩被我弄丢了、紫铜锈、桐木与乔、黑子哲也想过平静的生活、沈斯君的男爱妃、【咒术回战】回到高专后、[NCT韩娱]我家有珍妮、穿成一般路过路人甲女配、勿忘楼
何平叔註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註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因以所註為道德二論。
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於時以為名言。
時人目庾中郎:“善於托大,長於自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