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碎有多难处理,处理过的人都知道,所以陈倩絮打算把这一件事排在后面。
她一连花了3天,先才把所有的猎物都分割好,把所有的内脏都掏了出来放在一边。
处理完这第一步,她给自己歇口气,先去看了看已经被晒干的各种杂草。当然也不是真的干看着,得把杂草一并捡来丢在了已经挖好的堆肥坑,并且在坑底顺手撒一些帮助发酵的菌种。
这边的事情一弄完,她又立马去了初步开垦好且暴晒杀菌的荒地,这块地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种植作物了。
整块地目测有将近一亩,是整个谷底最为平整的一段,关键是这一段没有什么大树,最好处理。
她先查看了一下泥土的湿润程度,因为这块地靠近水源,土壤看上去倒不是很缺水,只需要偶尔补充一部分消耗蒸发的水分就好。
整体土壤条件不错,种菜应该能活。
检查完她当即撒了葱、蒜、白菜等早就准备好的种子。
其中香菜的种子要碾开才会发芽,需要特意处理一下,这种种菜的小常识尤其多,她好多都想不起来的,现在得一边实践一边回忆,还要一边学习。
所以撒好了种子,浇了水后。她看了眼天色已经快天黑,立马停止了今天的劳作,就着已经有些暗沉的日光,开始看一本她这几天才从系统商城兑换的专业书——《农业百科全书》。
这是她现下每天必须进行的学习活动。
系统的图书和课程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昂贵的类目,比如这本书就足足要30积分。
但种地这事也是专业活,她不能全靠自己那点微薄的经验,头铁就是上。毕竟她现在真的要靠天吃饭,要是耗了一大段的时间却颗粒无收,她可能会真的没有活路。
还好这本书的内容涵盖很丰富,不只有种植的知识,还包括畜牧、养殖、兽医等,连农村如何建房都有讲到,她很长一段时间都用得上,算是解了她的认知困境。
这笔投资还是很值得的。
因此一拿到书,她就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她现在已经知道了好几条以前她不知道的种植常识。
为了更好地种田,她看得如痴如醉的,以前高考复习期间,她都没有这么用心和努力过。
人果然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与自己的生存真正利益有关的事,才会沉得下心去好好做。
等到天完全黑下来,她依旧看得津津有味,头也不抬。这本书她会反复学习,直到把里面的知识吃透为止。
植物种植的知识太有趣了,她现在才知道好多蔬菜种在一起会相生相克。
比如大蒜和豌豆、萝卜和土豆就是相克的,还好她撒种子的时候,大蒜和豌豆这俩冤家植物离得不近。
另外,黄瓜和西红柿,辣椒和豇豆,西兰花和生菜等也是不能做邻居的,种在一起会加重感染病虫害的风险。
要不是看书学习,她怕是减产了、甚至颗粒无收都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所以她为了避雷真的学得无比认真,一边学还一边划重点、勾画做笔记。
即使天黑了她也没有停下学习,开上新买的太阳能灯继续看。中间肚子饿了,她抽空吃了碗饺子,因为她现在的成品食物已经差不多吃完了,明早又要重新做点补充。
正好明天处理好第一批杂碎可以做点卤杂碎,再煮点面条、米饭配上点野菜,有肉有菜有碳水,就又是营养的一餐。
杂碎虽然味道重,但卤制以后别有一番风味,她最爱的有道菜干锅肥肠,就是要用卤过的肥肠配上糍粑辣椒来炒制。
特别是炒到微微焦脆的时候,滋味最好,下饭下酒都是一绝。
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米饭了,主要是没有电饭锅。但她看了看,电饭锅卖得挺贵的,她暂时用不起。
不过,以前在乡下奶奶常煮的两种米饭,蒸米饭和孔干饭,她都知道做法,这两种做法都不需要电饭锅。
她可以先尝试做一下简单一点的蒸米饭,她有蒸锅和现成的蒸笼布,正好实践一下。
蒸米饭做起来其实不难,她早上起来,回忆了一下奶奶的步骤,把米粒煮到能徒手碾开,沥干水,上蒸锅蒸十五分钟左右就好。
为了方便传热,需要用筷子在米粒上戳一些通气的孔。
米汤也可以留下当饮品。
系统出品的米品质还不错,沥下来的米汤带着浓浓的米香味,丝滑的热流顺着喉咙流进胃里,让人感觉毛孔都散开了,通透的舒服。
她等着米饭出锅,什么调料也没要,热腾腾的蒸米饭用还有余温的米汤泡了米汤饭,就着一个煎鸡蛋,并切细了炒制的腌酸菜,呼噜噜地吃了两碗。
腌酸菜是用野菜腌制的,别有一番风味。用的是她老妈教的法子,把野菜用滚水断生,晾凉后加点白醋,放几天就酸透了。腌好的酸菜用来凉拌、炒制或者煮火锅,都非常地酸香开胃。
还好她先吃了早餐才开始继续处理杂碎,心、肝这种干净的还好说,分割的时候注意别把苦胆弄破就行。
苦胆她也没有扔掉,如果她没有记错,这是一味很重要的药。而且为了区分,她还把不同动物的胆分开来做了标记。
最难处理的是肠、胃等消化器官,特别是大肠!
处理大肠这过程里的臭味真的一言难尽,还好她先给自己戴了双橡胶手套,她把粪便先捋进堆肥坑。
现在的粪便对她来说也是珍贵的肥料,即使恶心,她也舍不得忍。接着,她又拿着水壶倒水把里面的残留污物冲洗干净。
这种方式比较省水,她的水源不大,流量也有限,日后还要种地浇水,可不得省着点用。
她准备选个方便储水的地方,挖个蓄水池收集雨水了,以后土地可以拿雨水灌溉庄稼……
因为处理大肠的过程太恶心了,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照着这个步骤处理完了所有的味道比较大的杂碎。
比如她第二讨厌处理的膀胱——小肚。
才完成这一步,她就已经有点精神恍惚的感觉,还好最难搞的一步已经结束了。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她的农家肥暂时不会缺了,感谢这十几头野生动物的馈赠。
在古代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真不容易。
如今的种地生活根本没有带给她世外桃源的感受,只有干不完的脏活、累活,明明很多次都决定要休息了,结果就只是换了个更松快一点的活计。
大概是今天的经历太恶心,她午饭、晚饭的胃口都不好,这种恶心感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好些。
但吃完早餐,她还得继续翻肠子、肚子……把大肠小肠,还有肚子上多余的肥油都刮掉。
这一步很考验手艺,戴着手套不方便操作,只能徒手进行,这些肥油也不能刮得太干净,特别是小肠,肥油刮得太干净会发苦。
这么多的肠子,贫穷的她不可能用面粉来清洗,还好她以前在乡下见过家里老人烧草木灰洗肠子……
烧了那么久的木材,她有很多很多的草木灰,全都留着呢!
毕竟草木灰用处多多,做菜肴,做肥料,还能预防病虫害……
在这个什么都缺的古代,草木灰也是重要资源。
把清理掉肥油的肠、肚等味道大的杂碎泡在草木灰水里的时候,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被那种又膻又臭的味道腌透了。
所以把原材料处理干净以后,她除了吃鸡蛋意外,结结实实吃了两天的素菜,才开始着手做卤味。
以前她做卤味都是买的现成的卤料粉包,但现在因为要精打细算,所以她开始尝试着自己去做卤汤。
其实做起来才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毕竟她会炒糖色。
做卤味的糖色要炒得稍微地深一点,炒好后放配好的香料包,先卤养汤的爪子、蹄子等,再分出一半养好的原汤卤杂碎,卤了杂碎的原汤就没办法保存到下次了,最后只能弃用。
另一半卤汤可以养起来,每次做卤味时再适当补充香料,养好的老卤像有了灵性似的,会越养越香。
养老坛泡菜、养卤水,她们那个地方的人,迷恋着时间的力量。
等到晚上吃到香味四溢、风味独特的卤大肠、卤鹿肉的时候,陈倩絮觉得自己最近的辛苦都值得了。
她现在才卤了两锅,还有很多杂碎原材料没有用上,不过最难的处理原材料这一步已经结束,她可以以后猫冬的时候再慢慢做卤味。
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
她之所以这样考虑和计划,也是考虑到在冬天里烧木材时,如果只用来取暖未免有些浪费,还不如在冬季多做点好吃的,来年春天的时候去探险就有了储备。
因为重来一次的生命无比珍贵,不管是物资还是时间,她都尽量地精打细算。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说她就不会休息和休闲,只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她想尽量增加自己能够得到的生命体验罢了。
就像现在,她就打算再出去探一探,老是窝在山谷内,就错过今年秋天的丰收了。
即使经历了旱季,宝库一般的大森林里面肯定还是能够有很多收获,她决定出去采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