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风景区是永川市非著名景区,坐落在永川西南,主要由南山和东明湖两部分组成。南山指的并非某座单独耸立的山峰,而是好几座连绵的群山,山脚下东边的那一片湖碧绿澄澈,即为东明湖。东明湖畔春有粉樱,夏有绿林,秋有红叶,冬有雪景,是居民饭后散步的不二之选,而南山则是周末野营的最佳地点。不过要数人气最高的,还得是风景区里的南山寺。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说南山寺相当灵验,只要内心虔诚,付诸行动,十有八九都能如愿以偿。
小林老师并不是一个多迷信的人,她和老林一样,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这个东西嘛,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寄予全部期望,但是祈福背后的美好寓意和愿望是任何人都没办法否定的。既然去都去了,林朝夕想,替学生们去南山寺里拜拜也未尝不可,更重要的是,祈愿老林身体健康。
故而林朝夕当天起得格外早,提前了两个小时前往车站。大巴一小时一班,林朝夕卡点卡得非常准确,到达车站不过两分钟,就有一辆大巴马上发车了。她走上台阶,发现一车人正在隔空笑闹,她不由得怀疑是否有人包车了,可是后退几步去看大巴车的前挡风玻璃,又发现上面没有任何包车的标识。
林朝夕还是走了上去,前面的位置几乎已经坐满,所幸她不晕车,即使坐后面也没什么关系。她的目光掠过男男女女的笑颜,竟然在其中看到了裴之!
裴之旁边坐着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男人,半阖着眼仿佛在休息。似是有感应般,裴之的目光亦投向了林朝夕。周围喧嚷嘈杂,不论是叙旧还是问好都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对视着点了点头,招呼便算打过了,林朝夕没再停留,径直走到大巴车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安静坐下。
山路弯弯绕绕,车身摇摇晃晃,今天天气多云,不冷也不晒,非常适合出门。车窗外满眼绿色,远方层峦叠翠,近处草木葱茏,耳机里放着轻柔舒缓的歌,呼吸山林间清新的空气,林朝夕觉得自己疲惫的心也得到了疗愈。
高速路上有点堵车,大家似乎都比较无聊,之前摆龙门阵的也没了声音,大概都闭眼小憩去了。裴之也很安静,后脑勺一直没动过,因为终点站就是南山寺,所以林朝夕倒也不担心坐过站,她把耳机里的流行歌曲换成轻音乐,困意渐渐袭来。
“终点站南山寺到了,请乘客们有序下车。”再次醒来之时大巴已经到站,林朝夕揉揉眼睛,发现大巴上至少少了一半的人,裴之也不见了身影。林朝夕跟着剩下的人流跳下大巴车,不远处雕梁画栋的南山寺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为了保证游客安全,通往南山寺的路并非天然山路,而是棱角分明的石阶。看上去似乎没有很远,林朝夕一言不发,老老实实开始爬山。
大概是行人众多,阶梯上的石头都被磨得光滑,看上去圆润可爱。石缝里也被养眼的绿色填满,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吐露着盎然生机。偶尔会路过一两株蒲公英,林朝夕轻轻一吹,白色的种子就随风散向不知何去的远方。鸟儿也格外青睐这处圣地,悦耳的鸣叫此起彼伏。自然果然拥有独特的魔力,顷刻间便让人忘记城市的喧嚣和烦扰。
但林朝夕此行的目的并非亲近自然,而是爬山。爬山的重点,就在于一个“爬”字,这不仅是一段登顶的过程,更是对一个人意志力和耐力的考验。一开始,林朝夕还能保持兴致勃勃的装填,对沿途的任何东西都感到新奇,可是爬着爬着,她的好奇心就慢慢消失殆尽了,注意力从妙趣横生的自然界渐渐转移到了日益沉重的双腿上。她好像已经走了许多步,也似乎已经行过不少路,但抬头一看,南山寺还在老地方,没有任何变化。
爬山的时候,人的心态真的很容易崩。或许心态崩溃又重建的这个变化过程,本身就是爬山的意义之一。林朝夕深吸了一口气,感受了一下身体的劳累,抬脚继续向山上走去。
南山寺每天都有香客,或许求财运亨通、或许求金榜题名、或许求健康无恙,这条路上一直都布置林朝夕一人,来来往往的太多人从她身边路过,每个人都带着一段故事,以及真诚的心愿。
山路难行,越往上就越困难,因为没有足够面积的平台,所以小商贩们大多都聚集在了半山腰处,歇脚的行人大多也在那里暂时停留。林朝夕没有犹豫,在小卖铺里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踏上了通往峰顶的石阶。
行人偶尔会发出几句声音,但置身在空旷的山林间,这一两句话也不算什么,总体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安静。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晨钟就会在空山响起。等她真正踏入山门,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南山寺红墙黛瓦、青烟缭绕,她从天王殿前走过,在放生池边驻足,池里红色的锦鲤在自由游动,有几个小孩趴在石栏杆上齐声背诵小石潭记,正好在最关键的地方卡壳了。
“潭……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林朝夕擦身而过,大声朗读出下一句,给他们留下一个潇洒的背景。
她沿着九曲回廊继续往前,回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移步换景,各不相同。大概走了八九分钟,最后是一扇古朴的木门。
她伸手缓缓推开木门,吱呀声响起。
一位年轻的僧人正在挑拨灯芯,听到有人来访,他徐徐放下手里竹签,回转身对来客行礼。
林朝夕双手合十,躬身亦行礼,起身,她对僧人说:“您好,我想供一盏长明灯,还想烧香祈福。”
僧人了然,引她往偏殿走去,那里摆着一张小小的漆木案几,看上去很有年头。他坐下,翻开桌上厚厚的簿册,说道:“油灯五百一年,电子灯一百一年,你想要哪种?”
林朝夕乐了:“还有电子灯啊?”
僧人亦报以微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寺院也要与时俱进嘛。”
林朝夕扫完案几上摆着的二维码,在备忘录里打上相关信息,僧人小心地翻开簿册,只看枯黄宣纸上列着许多端正规矩的小楷字,内容包括每位供奉者的姓名和所捐钱款,某年某月,某某,以及供奉灯号。
林朝夕的视线扫过名册,大概真的是命中注定,她竟然在里面看到了裴之的名字。不过她也没有多意外,毕竟裴之在永川待了好多年,来到南山寺,为家人供奉一盏长明灯,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登记完信息,她跟随僧人走入这间灯火通明的偏殿,微光点点,却照得满屋比白昼更明亮。每盏长明灯的摆放都有固定的规律和要求,她听从僧人的指导,虔诚地将自己供奉的那盏长明灯放下。
走到殿门时,她再度回头,已经找不到自己所供奉的那盏灯,它已经融入了一片微黄之中。她的愿望同世间无数人的愿望一样,渺小却赤忱,天命或许难违,但心愿永远珍重。
她躬身和僧人道谢,从偏殿的另一个出口一步步走下石阶,再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