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现代人生活的王喜凤并没有太多时间归纳和梳理探春之旅的功过得失。如果平日的医院像一辆辆满负荷运载的列车,那到了暑假,某些科室的繁忙程度堪比春运。
组团割□□的,查视力问飞秒的,箍牙正畸微整形的,不要太火爆。中医科那边艾灸三伏贴都是乌泱泱的人;骨科多了一些运动过于狂野导致的骨折骨裂患者,多半是有着使不完的牛劲儿的青春期大男孩们;处置室更是天天爆满,磕磕碰碰之类的外伤层出不穷。
春秋两季呼吸系统方面的患者多,冬季则是心脑血管等,只是这些病不受自己控制,而暑假这个高峰纯属患者自己找空档。这跟每逢暑假各大旅游景点被大大小小的学生及带着孩子们出门见世面的家长们挤到爆是一个道理。
暑期档因为气温的关系,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一团火。哪怕医院里冷气开得再低,也驱不散来去匆匆那许多人心头的燥热。
王喜凤的工作说累也不算超负荷的累,只要不在急诊熬大夜,其他还好。如今的问题是如何突破重重关卡早日评职称。当医生,资历重要,实绩更重要。实绩从哪里来?浩如烟海的病例专著项目组,就看你有没有那个与时俱进的本事。如今她这样的小虾米,能与时俱进就很不错了。行业标杆什么的,梦里都不敢想。
从住院医到主治,林林总总的硬性软性要求能列出比购物小票还长的清单,医院内部各种拉扯,更是让人眼前一黑,深感任重而道远。如今她依然在奋斗不息的路上狂奔。
单身的好处大概就是没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消耗有限的空余时间,除开工作和学习,总能挤出些时间享受生活。看一场电影,见几个朋友,短途旅个游,逛街买买买,这些都是纾解压力的有效路径。
不知道下一步会走谁的剧情,王喜凤只得将余下的几个人都查了查资料。网上的信息量很大,多是各种博人眼球的无稽之谈,说得煞有介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千般心思千般解,全凭个人喜好,当不得真。
王喜凤也没指望能从网上抄作业,毕竟她就是最大的变数。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她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也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这般在网上遨游,不过是聊胜于无的安慰罢了。
在同一个环境待久了,老油条的感觉不请自来,处处透着一股看透再看淡的举重若轻。小白们往往很羡慕这样的游刃有余,而当他们变成老油条后,才能体会出五味杂陈。
医院除了每日上下班,报告会,讲座等等,还有每年都有的下乡义诊“一对一”之类的帮扶活动,这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谁也逃不掉。医院每年还要接待下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交流进修,医科大的实习生们来轮转等等,又是另一种兵荒马乱般的热闹。
王喜凤也是本年度帮扶活动的一员,随大部队出差一周。她每年都能看到院区及官网上上的贴图,无论是露天撑个打伞或者搭个棚,还是在会议室一字摆开的就诊台,表现形式各有千秋,却是无一例外的火爆。
医疗资源,尤其是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在哪个时代都是珍稀。
除开这次相对艰苦的出差,医院的工作早就驾轻就熟。过了住院总才能朝着主治迈进,她正按照计划一步步行进,急不来。
人到达一定的年纪,就很难再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曾经的朋友也在聚少离多中渐渐疏于联系。而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大龄单身女青年,能谈得来的朋友就更少了。人生的道路中有许多不同的选择,结婚生子是一种,单身贵族是另一种。无论单身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样的状态就跟难跟拖家带口的朋友找到共同话题。
王喜凤曾经也是呼朋引伴闲不住的性子,随着身边的单身狗越来越少,能凑在一起找乐子的人也越来越少。如今又是拼事业的黄金时期,玩闹的心思越发淡下去,有时候一个月找不到人一起逛街看电影也是有的。
自从有了被系统强制安排进入副本的传奇经历后,王喜凤不怎么喜欢千篇一律的程序化生活了。上班已经很呆板枯燥,下班还循规蹈矩实在无味。
王喜凤学琴的地方,刚开始培训老师挺不爱带成年人。成人杂念太多,悟性也不够,有时候还挺固执,远没有带小朋友省心。不过王喜凤不是没有基础的小白,练了阵子找回了些感觉,老师便和煦了许多,偶尔也不介意跟她聊几句行家话。
这大概是她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之外唯一正儿八经上心的兴趣爱好,哪怕老师教的挺单调,她也在坚持。许多东西的理论和现实之间都横亘着巨大的鸿沟,她的各种理论知识早就热剩饭似的反复复习过,落地的时候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揣摩练习。
王喜凤很乐意听老师答疑和挑刺,这就跟学校动不动搞各种考试很类似。考试的目的不也是检验学习效果,为查漏补缺提供方向嘛!
虽说老师极力让她入手一张琴,自己每天在家练个把小时,这样保持状态,进步会更快。可王喜凤更喜欢琴房的练习气氛,也不想平白给自己增加压力。本来一件很放松很愉悦的事,偏偏搞出一副卷生卷死的样子,岂不扫兴?
练琴练的久了,免不了被怂恿报名考级。王喜凤自认为还没到能去拿证的标准,再一个,她学琴是为了愉悦自身,犯不着费时费钱地去考级。若培训老师真掉进钱眼里了,非要拿她这份提成不可,她大概只能考虑换个地方
王喜凤重新被系统召回游戏中去已是新的一年。
彼时她刚开始履职住院总,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命,全方位深入参与收治病患的全过程,外加许多琐碎的协调性事务。以前看别人给菜鸟当鸡妈妈,现在轮到她入地狱。
别处来进修的医生还好,多少都有从业经验,也懂人情世故。分到实习生就有些悲催,正如网友们的精准吐槽:清澈的愚蠢,新手上路哪有不添乱的?
这是通往评职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全方位考核一位医生应对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王喜凤哪怕咬牙也要将接下来的一年整圆满了才行。
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之下,什么业余爱好都得靠边站。
王喜凤醒来是在一座庵堂。风华正茂,青灯古佛,正是妙玉其人。
这座庵堂是妙玉与师父暂住的地方,名唤牟尼院。妙玉本是姑苏官宦人家出身,打小身子病弱,买替身不管用,只得亲身出家,在姑苏城外的蟠香寺中随师父戴发修行。
要不说妙玉亲缘浅薄,才几岁便父母双亡,师父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她跟的这位师父精演先天神数,得人敬重,她也跟着学了一鳞半爪,却只当日常消遣。她身在佛前,钻研佛法,却也极通文墨,颇有才情。
姑苏这个地界还真有些讲究。黛玉英莲也是打小就被人惦记着化了去出家,到了妙玉这里竟也是同样的套路。看看各家的做法和各自的结局,竟也不知是如妙玉父母般让她出家的好,还是如林家甄家那般不屑一顾一意孤行的好。
妙玉虽身在蟠香寺出家,吃喝用度却依然是大家做派,不免一身清贵孤高,曲高和寡。师父待他极好,指望她传承衣钵,并不苛责与她。可以说,即便失去父母,她依然在长辈的关爱中长大。
只是寺中多是年长的老尼,并没有玩伴,稍显寂寞。恰巧寺里一户租客家中的小姑娘惹人怜爱,妙玉闲暇时便充个夫子教小姑娘读书习字,算是一种调剂。
年前师父卜得一卦,只说京中有观音遗迹及贝叶经文,便带了妙玉一同入京,并在西门外牟尼院挂单。
而今,师父却是阳寿已尽,妙玉本想扶棺回乡,师父却留了遗言,只道她不宜回乡,不如在京静居,等待结果。妙玉虽是少女长成,毕竟不通世事,师父又有占卜之能,对师父遗命哪敢不从?
只少了师父提点和照拂,她在牟尼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吃喝用度虽然并不靠寺里,可人多眼杂,佛门也未必清静。她这样的年纪,失了长辈护持,又是戴发修行,自然也会招惹好事者非议。她向来孤傲不与人交际,更不会虚与委蛇,生活便越发枯燥无趣。
这样的清静日子王喜凤一过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她在努力适应修行生活,其中就包括诵经之类的早晚课,师父遗留下来的推演之术的学习和理解等等。哪怕有着妙玉的记忆,这些东西也不是说熟练就能熟练起来的。
身边服侍的嬷嬷丫头倒是很习惯这位主子的脾气,等闲不叫人近身伺候,许多东西都是自己打理,并不一味依赖下人,她们也乐得清闲。